搜索
点击播放
主页 > 小品相声新闻 > 军旅小品——好结构出好作品

军旅小品——好结构出好作品

发布时间:2022-08-01 13:19 作者:小品之家 阅读次数:

30多年前,素描作为表演专业的一种训练方式,与电视媒体相结合,走进了千家万户,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此后,小品因其创作周期短、反映现实生活快而在荧屏上独占鳌头。近年来,小品这种艺术形式通过网络综艺节目获得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喜爱。

“军旅剧小品”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以军事题材为题材的小品,或者由军人创作并表演的反映部队生活的小品。它与非军事艺术人才创作的军事小品或革命战争小品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军旅剧小品》强调其创作主体必须是军人——必须是军人写的,军人演的,军人演的。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军旅剧小品就借助电视媒体异军突起。在央视先后举办的9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中,获得金奖的16部作品中有9部是军旅剧小品。除此之外,在央视春晚上,《皮克林》、《水下除夕夜》、《军嫂上岛》、《真爱30秒》、《将军与士兵》、《我心飞扬》等军旅剧小品竞相涌现。军旅剧小品体现了人民子弟兵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独特的军事艺术魅力唱响了时代主旋律。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军旅话剧小品已经成为深受广大官兵喜爱、参与度高的艺术形式。正因为这一特点,军旅剧小品的生存土壤和繁荣都在部队,军旅剧小品的创作和探索也更多地植根于部队。

说到素描创作,我们首先要知道素描的结构。

一种艺术不同于另一种艺术,一种风格也不同于另一种。关键在于结构的不同。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故事,如何在规定的情境中完成一个动作和一个反动作的冲突,构成了戏剧建构的基本单位——场景。戏剧场景是剧情的基本环节。几个场景相互关联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剧情,这样的场景组合就是一个片段。几段完成一个阶段性任务,汇聚成一个复合段落,形成一个画面或场域;或者场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戏剧。

素描场景怎么架构?以1995年春晚小品《拾》为例,该小品由原总政文工团创作,孙涛、连洁编剧,李文启导演。演员孙涛和露娜分别饰演纠察兵和艺术团女学生,他们在街头相遇——

男人:唉,那个学员,你在看什么?我是说,你呢?你的军帽呢?

女:哦,我把军帽丢在火车上了。

男:我在火车上弄丢了。为什么我没有失去你?哪个单位?ID,哦,你是话剧团的吗?

女:啊。

男:文学艺术家?

女:是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大致的情节是,在一个执勤点附近,艺术团的女学员因为没戴军帽,被纠察盘问。这是第一场。通过两人的交流,很快切入冲突,寥寥数语为人物的身份、关系、时间地点、规定的情境做了铺垫。这个场景既是开场场景,又是次要场景,称为过渡场景。它将观众带入戏剧情节,也预示着后续冲突的走向。

男人:来,来,你站在这里,站在这里。我说,你这个文艺工作者,得注意你的纪律性。

女:我平时很注意。

男人:非常小心...你留了什么样的头发?你的头发怎么这么长?

女:我工作时需要。

男:你画了眼圈吗?你画眉毛了吗?你的嘴为什么这么红?这是你工作需要的吗?

女:我上火车前有场演出。我不能及时卸妆。这只是工作需要。请给我你的身份证。

男:为什么?别动!你还把指甲染成红色。这是你工作需要的吗?

女:这只是工作需要。为什么?

男:你什么态度?

女:什么态度?我不要证书,我要走了!

男:哈,你不能走。3号,3号,我是4号,有个女学生朝你走来。她身高1.65到1.66米。她有一头长发和一张红色的嘴。别让她跑了。带我们去公司!去吧,我就不信我收拾不了你的女学生。我!

第二场结束了。在两人的进一步沟通中,老兵指出了女学生的违纪行为,矛盾升级。女学员得意地离开了,老兵通过对讲机喊下一个哨位,吓退了女学员,逼她停下来。这一幕的冲突明显比之前激烈,节奏逐渐紧凑,人物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接下来的第三场,老兵步步紧逼,指出女学员违反了六项军纪,并提出送她去上“学习班”,“才两个月”,还有“全军通报”等一系列后续动作。女学生害怕了,退缩了,求老兵“不要生气”“不要记得我好吗?”但老兵还是拒绝了:“我说不行就不行,你怎么这么麻烦……”这一幕叠加在了上一幕上。连续两个关键场景,加剧了两人的矛盾,无法解决。像这样表现矛盾冲突的激化和人物关系的变化的场景,叫做关键场景。

然而此时,女同学听出了老兵口音中的“山东味”,两人成了老乡。《拉老乡关系》扭转了两人的关系,暂时缓解了戏剧冲突。然而,当女学生再问“你还记得我吗?”老兵回答:“没有商量的余地。”随后,女学生逐渐“崩溃”。

女:可是,只要你通知我们全军,那对我们部队来说是多黑啊!

男:嗯,你还有集体荣誉感吗?

女:当然。我如何向我们的领导解释?怎么才能在单位工作?我承认错误就完了。坦白要从宽,反抗要从严...(哭泣)

好心的老兵不得不在嚎啕大哭的女学生面前软化:“你还想解决问题……”老兵再一次给了女学生一次下楼梯的机会。得知女学生是学表演的,老手逗她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我觉得你演得还不错……”两人关系进一步缓和。但当女同学后来提出“到时候有演出,我好给你送票”的要求时,引起了老兵们的强烈反抗:“哎呀,你怎么这么麻烦。我说你不用送,但是你不用送。你在干什么!”

至此,从“拉关系老乡”到“拒送票”,从第四场(过渡场)到第五场(关键场)的衔接,矛盾冲突的推升,戏剧张力和情感张力即将达到顶峰,给观众留下悬念——老兵为何反应如此强烈?

然后,老兵的心被揭开了——

女:你怎么了?

男人:几分钟后,这一班结束后,我就可以出院了。

女:退休了?你们...

男人:明天,我将不能再穿着这身制服在这里巡逻了...

女:老兵……

男:我告诉你我心里的话。这件军装谁也穿不了一辈子。想穿的时候也不一定能穿。我这么说的时候,你可能不理解我...

女:不,我能理解。

男人:看...看...你穿上这身制服,所以...走到哪里都和一般女生不一样。有多少双眼睛看着我们...你明白吗?(窒息)

女:我明白了。我错了。

这第六场既是全剧的高潮和巅峰,也是抒情的一场。然后,当女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老兵给了她处罚单...老兵的淳朴和女学生的率真在这一刻被勾勒出来,凸显了战友情的温暖和军人的深情。最后第七场既是结局和余波,也是全剧的升华。

小品《采摘》获第二届央视电视小品大赛一等奖。时代变了,随着“90后”“00后”观众审美的变化,或许对它的欣赏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但在军旅剧小品的层面上,皮克林还是有代表意义的。

从经典作品的拆解入手,通过对纠察的梳理,了解关键场景(主场景)、过渡场景(次场景)、抒情场景、崇高场景的特点及其在小品中的结构功能。戏剧“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戏剧都集中在情节上,基本符合时间、地点、情节相对一致的“三统一”。构造素描时,要以关键场景为主,过渡场景为辅;只有把关键场景作为小品结构的核心,层层推进,才能保持戏剧小品的节奏紧凑和叙事重点。

军旅剧小品大多符合“三位一体”的封闭结构。这个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开端、传承、过渡、融合”四个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品的篇幅短,决定了它的特征规律根植于此,但又充满变化。

首先,“开始”要从冲突即将爆发的那一刻开始。快速入戏,简洁明了地勾勒出冲突的方向,让观众迅速建立起强烈的“期待”。

其次,从“发展”到“高潮”,巧妙地设置了“发现”和“突变”。一部剧最难的部分是从“发展”到“高潮”的部分。最长的部分是从“发展”到“高潮”的部分。小品好不好,主要看“发展”部分有没有把矛盾层层推进,把误会环环相扣,把人物步步紧逼,让冲突局面不断攀升。当我们快要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突然有了重大的“发现”,迅速促使局势“由好转坏”或者在“高潮”之前,我们应该在过程中埋下伏笔,在“急转”之后逐渐揭开“老故事”。伏笔埋得自然,老故事藏得深,发现会更出乎意料,突如其来的转折会更跌宕起伏,揭露真相的时刻会更动情。“发展”到“高潮”通常是一气呵成,在“高潮”戛然而止,并试图在“结局”中“升华”情感或观念。

最后,细节描述尤为重要。结构要精致,细节更要精致。小品的“戏剧性”体现在“细节”上。军嫂在寒风中脱下外套,让隔着海浪和风暴的丈夫看一眼夏天的穿着(军嫂上岛);不同水下舱室的潜航员,在大年三十(水下除夕)一年四季都穿着各式军装;为了参加阅兵,副司令和班长交换了军装,放错地方的训练日记(《将军与士兵》)也在他们的口袋里...这些服装、道具、场景等细节,不仅是剧情发展、人物关系、规定情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创意和智慧在戏剧结构中的体现。

虽然军旅戏剧小品的结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已经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学习戏剧创作,还是要掌握基本的戏剧结构。就像盖房子一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建成理想的建筑。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