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点击播放
主页 > 剧本 > 情景剧剧本 >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

发布时间:2020-05-15 09:35 作者:小品之家 阅读次数: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介绍了中国影戏剧本分无本之本、提纲本和足本三种形态,《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围绕着三种形态的演变以及各自的历史与现状,运用整体观照、旁证和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文献资料和田野资料展开细致的研究,对于丰富中国皮影戏的研究极具意义。

基本信息
书名
中国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

大象出版社

页数
378页

开本
16


作者
卜亚丽 康保成

出版日期
2013年10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7534777216

目录
1内容简介
2作者简介
3图书目录
4后记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是《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系列丛书的其中之一。主要围绕着三种形态的演变以及各自的历史与现状,运用整体观照、旁证和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文献资料和田野资料展开细致的研究,对于丰富中国皮影戏的研究极具意义。

折叠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康保成,1975年至1984年先后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并留校任助教、讲师。1984年春至1987年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黄天骥教授。1987年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大自设)三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同时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戏曲史。侧重从戏剧与民俗、宗教的关系方面入手,探讨古代戏剧形态的演变

折叠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绪论

一、影戏剧本的界定

二、中国影戏剧本演变简述

三、影戏剧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四、研究范围、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影戏剧本概况

第一节无本之本

第二节提纲本

第三节足本

第四节各地影戏剧本掠影及归属

第二章无本之本研究

第一节传统无本之本

第二节新影戏剧本研究

第三章提纲本(上)

第一节河南信阳戏路本

第二节安徽的"路子"

第四章提纲本(下)

第一节湖南桥路本

第二节湖北桥本

第三节提纲本总体特征

第五章直接用于演出的足本影卷(上)

第一节各地剧目概况

第二节三大影系代表剧目分析

第六章直接用于演出的足本影卷(下)

第一节神戏

第二节单出

第三节连台本

第七章影戏剧本的历史回眸

第一节三种剧本形态的关系

第二节影戏剧本和大戏剧本及说书底本的关系

结语

参考资料

附录

后记

折叠编辑本段后记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0 2007年毕业至今,已经六载,如今书稿即将出版,回首往日,竟有隔世之叹!文稿丢下六年,就没动过。自己怠惰至此,真让人情何以堪!最近,成艳编辑校完一遍后,让我处理留存问题,『才重新拿起,求学时的情景又真切再现。

2004年从河南大学毕业,辞别对我寄予厚望的恩师张大新先生,满怀梦想和希望,来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山大学,师从德高望重的黄天骥先生和学界举足轻重的康保成先生,能够得到两位导师的亲力指导,我的幸运,何止三生!如今的慵懒怠惰,毫无建树,最怕面对的就是三位先生。

书稿出版,最先要感谢的,当是两位导师黄天骥教授和康保成教授,他们对论文的写作提出了很多指导和修改意见,可惜,我太过愚钝,往往只领会得十之一二,写成这样,实在有些惶惶然怕提师尊名讳。

我的论文和其他几位同学的一样,都是教育部重大课题"我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的组成部分。2004年人校伊始,我就选定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确定研究我国影戏的剧本。由于之前对影戏所知甚少,一切从头开始。在黄天骥教授和康保成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一起做影戏研究的十几位同学几乎跑遍全国有影戏的地方,去做田野调查,分头搜集资料。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的成果不仅是三本厚厚德资料汇编、上万张的照片资料和近百盘的录像带、上百张的采访表、几十万字的调查笔记以及搜集到的几橱柜的剧本及资料。我们每个人也都在民间得到了实践的历练。有了老师的指导和搜集来的大量材料作基础,加以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全力支持,我们的论文写作才成为可能。

2005年暑假,我和彭恒礼、陈燕展开对河南影戏的调查,分别到了长垣、灵宝、桐柏、罗山、商城、潢川、固始等地。2006年夏,我和张军、郑劭荣、张冬菜展开第二次田野调查,到了河南罗山和桐柏、甘肃环县、陕西华阴等地。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当属那些默默为影戏付出的艺人,我要特别感谢河南信阳罗山艺人林芝梅老先生、李世宏先生、张华明先生、胡合榜先生,河南商城艺人项庆华先生、杨永庚先生,河南桐柏艺人岳秀良先生、陈大义先生、蔡正祥先生,河南灵宝的索辛酉先生、索戊酉先生,陕西华阴艺人潘京乐老先生、吕崇德先生、姜建合先生,甘肃环县的史呈林先生、苟红川先生、耿怀玉先生,是他们让我这个门外汉得以稍窥影戏艺术的门径,也使我对论题的把握有了少许信心。每一次调查,都得到了很多人的热情帮助,论文能够写出,必须要感谢的还有河南大学的张大新教授、高有鹏教授,信阳师院的陈伟琳教授、金荣权教授。硕导张大新教授亲自带着我们到灵宝考察;金荣权教授带我们到他老家请了一班影戏,专门给我们演出,并请来艺人配合我们调查,调查中还亲自充当"翻译"。他们的帮助为调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此,我要向所有在田野调查中帮助过我们的人们说一声:"谢谢!"

提起师兄弟间的情谊,我们都会为我们的亲密团结而自豪。师兄弟里面,带头大哥自然非梁兄志刚莫属,跃忠兄是公认的智囊军师,冬菜兄和劭荣兄就是两大主力干将,张军兄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为我们搜集资料提供情报,我却是这个团队里面最悠闲无用的一个,什么也不做,资料却全都给我,真是汗颜惭愧又感激!李钢兄幽默睿智,榆华兄忠厚至诚,永忠兄谦恭雅量,都对我的为人为学影响至深。是他们,让我求学的肘光更值得怀念、珍藏。论文的完成也是陈燕、恒礼、琪瑛、美艳、斯瑜的功劳,此外,珍珍、建杰也帮我校对文稿,在此一并致谢。

学习上,良师益友的教导和熏染使我受益匪浅。生活上,两位导师和李树玲老师都给了我极大的关怀。特别是在找工作时,黄天骥老师比我还着急,找到后,他又比我还高兴;康保成老师给我出谋划策策,四处推荐。令我有大恩不敢言谢,师恩不敢言报之感!现在,因在广州工作,还能时不时回去亲聆教诲,两位先生和师母时时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每次见面都会问长间短,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家人,多年来默默奉献,给我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我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三年如一瞬,转眼即逝,在这个成长阶段里,收获的何止是一篇博士论文!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助,这本书,更是大家的智慧和成果。但文中的错讹粗浅不当之处,都是本人努力不够造成的,敬请批评指正。

最后,向大象出版社致敬。特别是本书的责任编辑成艳女士,为提高本书的质量,做了大量细致切实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可行的建议,致谢!

2007年6月9日

写于中山大学488栋宿舍

201 3年3月6日

改定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寓所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