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点击播放

伊明

发布时间:2020-05-19 16:11 作者:小品之家 阅读次数:

1935年,在复旦大学旁听期间开始影评,剧评创作。1936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作宣传,并在影片《十字街头》中饰演角色。1938年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参加编辑电影刊物《抗战电影》。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其导演处女作,新中国第一步反特片《无形的战线》。次年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创作电影剧本有《这就是证据》,改编剧本有《心防》,《城南旧事》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伊明

国籍
中国

职业
中国电影编剧、导演


主要成就
1938年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

代表作品
《十字街头》

目录
1概述
2早年生涯
3事业有成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1935年,在复旦大学旁听期间开始影评,剧评创作。1936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作宣传,并在影片《十字街头》中饰演角色。1938年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参加编辑电影刊物《抗战电影》。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其导演处女作,新中国第一步反特片《无形的战线》。次年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创作电影剧本有《这就是证据》,改编剧本有《心防》,《城南旧事》等。

折叠编辑本段早年生涯
伊明,中国电影编剧、导演。原名伊任之。笔名陈奕,弃扬、江布、阮潜等。1913年6月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家境贫困。中学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1935年,他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做旁听生,并开始写影评、剧评。1936年,他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宣传科工作,曾在影片《十字街头》中饰演角色。后来,他参加了上海文艺界救亡演剧队。1938年他来到武汉,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参加编辑电影刊物《抗战电影》。同年秋,他赴延安,在陕北公学高级班学习。毕业后,在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解放日报》社,延安文抗会以及中央研究院等单位工作,抗战胜利后,伊明曾为延安购置了一批电影器材。1946年他参与筹建延安电影制片厂,并与陈波儿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边区劳动英雄(未完成)》,伊明第一次任导演,准备把它搬上银幕,虽然因条件所限未完成,但他在这次导演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折叠编辑本段事业有成
1947年,他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导工作。编写了《电影编导简报》一书。1949年,他编导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故事片《无形的战线》,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惊险反特影片。1950年,他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创作了《这就是证据》等电影剧本,60年代初,他与柯灵合作改编了夏衍的话剧剧本《心防》,完成了对老舍的话剧剧本《全家福》的改编工作,编写了纪录影片剧本《铜墙铁壁》,后来又导演了两部舞台艺术短片《我们是同志》和《买牛》。1980年,他导演了影片《革命军中的马前卒》,这是一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拍摄的影片,情景真实感人,上映后,反响强烈,1981年他将小说《城南旧事》改编成电影剧本,后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伊明将原作小说加以浓缩,作品朴素、精练。九十年代,他为纪念左翼电影运动60周年,编写了《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一书,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伊明于1995年去世。终年82岁。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